富錦市歷史悠久,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底蘊和資源優勢,這些文化底蘊滋養著這座城市的錚錚鐵骨,也讓黨員干部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感悟廉潔文化內涵,守好廉潔底線。
歷史鑄心魂
富錦歷史悠久,光緒八年(1882年)在嘎爾當設富克錦協領衙,宣統元年(1909年)設富錦縣,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改稱富錦縣人民政府,1988年8月30日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,被列為省轄計劃、財政單列縣級市。
這里鐫刻著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。富錦抗日戰爭紀念館是富錦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紅色教育基地、市級干部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點,紀念館的一景一物、一影一像,重現了東北抗日的情景,強烈震撼著人心。安葬了217名革命烈士遺骨的革命烈士陵園,莊嚴肅穆、高貴華麗、綠蔭環繞、風景秀麗,為城市再添英雄色彩。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史在這里留下的豐富紅色文化資源,也為這片紅色熱土留下了寶貴的廉潔基因。
文化潤其內
三江富饒地,北國錦繡城。無論是雄壯的烏爾古力山、秀美的別拉音子山,還是全國濕地公園“四顆明珠”、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富錦國家濕地公園,還是全省首個“田園綜合體”富錦萬畝水稻公園,這座背倚濤聲陣陣的松花江水,懷抱廣袤無垠的三江沃土的城市,不斷地將文化刻進富錦城市基因。
歷史經驗和教訓都告訴我們,制度讓想犯錯誤的人犯不了錯,文化讓有機會犯錯的人不愿意犯錯。這些悠久的歷史默默匯集,形成了波瀾壯闊的富錦城市畫卷,這樣的底蘊和資源孕育了善良淳樸的富錦人民,鑄就了他們的信念、風骨和底色,清風拂面、廉潤我心,新時代的富錦煥發出了強烈的廉潔文化建設的自信與活力。
養“廉”固其本
文化一脈相承。近年來,富錦市紀委監委著力打造有特色、有內涵、有主題的廉潔文化陣地,傳承英雄城市紅色基因,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。依托市博物館,開辟了富錦市廉潔文化展廳;依托城市廣場,修建了“鑒園”廉潔文化廣場;在松花江畔,建成了“清波橋”和廉潔文化墻;在松花江碑林公園,搭建了廉潔文化藝術館;在城區各顯著位置設立廉潔公益廣告,積極推進全市各單位開展廉潔走廊建設,潛移默化奏響廉潔文化主旋律。
不斷整合廉潔文化資源,創設教育載體。開展“廉潔齊家 清風常伴”主題家風教育活動、廉潔文化“進校園”、廉潔文藝匯演等系列活動,創作廉潔征文、書畫攝影、經典誦讀等作品,運用動漫、短視頻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,在網站、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上廣泛傳播廉潔文化,引導黨員干部進一步筑牢“不想腐”的思想堤壩,推動廉潔文化走進千家萬戶,營造崇廉尚潔的社會風氣。
春風化雨、潤物無聲。富錦市紀委監委將持續挖掘歷史文化中的廉潔因子,大力探索新時代具有鮮明富錦辨識度的廉潔文化建設新路徑,充分發揮廉潔文化塑魂正身、化風成俗的作用,為清廉富錦注入固本培元、立根鑄魂的思想力量。